恚'字不读guī,怎么读、什么意思,圭心是什么字?故去忿恚之心,而成终身之名。
故去忿恚之心,而成终身之名。
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
鲁仲连以“故去忿恚之心,而成终身之名”劝诫燕将,一句话,道尽人性的挣扎与超越。
大概意思是:弃愤怒怨恨的情绪,才能成就一生的功名。
图片
当时燕将因遭谗言不敢回国,死守聊城与齐军对抗。鲁仲连说:
若因个人怨恨死守孤城,不仅会身败名裂,还会错失建功立名的机会;相反,若能放下私愤,选择撤兵归燕或归顺齐国,反而能保全名声,成就功业。
看来,从古至今,愤怒都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燕将因恐惧猜忌困守孤城,鲁仲连以“恚”为切入点,剖析其舍本逐末的困境:.
若执念于一时之怒,终将功名尽毁;唯有摒弃怨恨,方能成就大业。
本篇笔记,我们来学习《战国策》里的:恚。
图片
赵孟頫·书读音“恚”字的读音为huì,与常见的“慧”字同音,《正韵》:胡桂切,音“㜇”。
构字《正韵》里的注音字“㜇”,实际上是“恚”的异体字。
“恚”字的篆文字形
图片
,由“心”和“圭”构成。其中,“心”表示情绪;“圭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是“闺”的省略,表示未嫁处子的卧室。由部件“心”和“圭”构成的“恚”字,造字本义为:深闺女子怅然若失,怏怏不快的情绪。
篆文异体字“㜇”,另加“女”部,强调中国传统女性怨而不怒的情感特质。
古籍多以“恚”代替“㜇”。
《正字通》:恚……亦作㜇。
《说文 · 心部》:恚,恨也。
《广雅 · 释诂二》:恚,怒也。
图片
含义用法①【核心词义】 ▪ 形容词:怨恨/愤怒
经典释义: 《说文》:'恚,恨也' 《广雅》:'恚,怒也'典籍用例:▶《战国策》:'去忿恚之心'(消除怨恨愤怒之心)
▶《明史》:'懋卿恚甚'(严懋卿非常愤怒)
▶《梅花岭记》:'承畴大恚'(洪承畴极其愤怒)
②【语法活用】 ▪ 副词:愤怒地(修饰动词)
例证: 《汉书》:'舍人恚曰...'(官员愤怒地说...)④【复合词例】
恚碍:因愤怒而抵触恚忌:愤怒嫉妒恚忿:强烈愤怒恚责:愤怒斥责含义及用法详解表类别含义/用法典籍用例本义怨恨、愤怒(形容词)《说文》:'恚,恨也'《战国策》:'去忿恚之心'(消除怨恨愤怒之心)引申用法生气地、愤怒地(副词,修饰动作)《汉书》:'舍人恚曰...'(官员愤怒地说)复合词表负面情绪的词语组合恚碍(愤怒抵触)恚忌(愤怒嫉忌)恚责(愤怒斥责)程度表达强调强烈情绪《明史》:'懋卿恚甚'(非常愤怒)《梅花岭记》:'承畴大恚'(极其愤怒)“大局观”忿恚是“小耻”,若沉溺其中,可能因一时冲动毁掉长远利益。
管仲曾受辱却辅佐齐桓公称霸,曹沫战败后劫持齐桓公夺回失地,均因舍弃小忿而成就大功。
鲁仲连以齐国形势和燕国内乱为据,指出燕将的坚守已无实际意义,唯有放下怨恨才能获得政治资本。
战国时期,“名”不仅是声誉,更是士人实现政治理想的核心。鲁仲连认为,真正的智者应追求“与三王争流,名与天壤相敝”的功业。
这个经验,对如今的我们依旧受用。
面对冲突时,情绪管理与理性抉择的重要性亘古未变。个人或组织若被短期情绪主导,可能陷入僵局;而跳出狭隘视角,以更宏大的目标为导向,往往能开辟新局。
儒家主张“惩忿窒欲”,道家提倡“虚其心”,皆与“去恚”思想呼应。
《战国策》通过燕将故事警示:执“恚”者困于小耻,失大节;释“恚”者方能如管仲、曹沫般超越污名,成就功业。
恚字窥史,万象归心:
真正的勇者,从不困于心中之“恚”。
本篇笔记就到这,希望你又能学到新知识,明儿见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预告:国新办6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5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有关情况
- 下一篇:没有了